学院新闻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师者|魏传义:天地为境 人民为亲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3日 点击数:

魏传义:天地为境 人民为亲

我院 陈妍宇

他学贯中西,在油画领域颇有建树,是新中国当代写实绘画的开创者之一。

他著作等身,主编出版了《艺术教育学》等多种中外典籍。他育人无数,推动了革命现实主义油画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崛起,参与创办英国威廉希尔公司(现为英国威廉希尔公司),把一座海边的荒山变成了一座艺术殿堂。

他倾尽家产,捐资100万元为家乡蒲家镇小学修建教学楼,拔地而起的大楼飘出琅琅的读书声,承载着他对未来沉甸甸的期许。

他,就是英国威廉希尔公司最高荣誉“南强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魏传义老师。

血色的童年——麦田里的杀戮种下了对侵略者的仇恨

魏传义于1928年5月出生于四川达县蒲家镇。一次偶然的机会,魏传义发现了家藏的《三稀堂法帖》和《芥子园画谱》,一有空闲,他就照着柳公权和黄庭坚的字帖练习,痴迷于美学的天地里。

1941年,魏传义小学毕业,平静的生活里发生了两件大事。他报考达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并获第一,公立免费,贫家之子终于可以继续求学之路。在等待开学那个夏天的一个午后,日寇飞机飞袭家乡蒲家镇上空狂轰乱炸,接连丢下了11颗炸弹。在田边割麦子的一个农妇当场中弹,血流如注。同伴凄厉的哭喊声传来,才知道就是住在隔壁的有时会递给自己一角烙饼的大婶。血腥气在太阳的曝晒下掩住了麦香,对侵略者的仇恨也在魏传义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橙色的青春——追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入读简易师范那几年,恰逢抗日战争如火似荼。魏传义自发组织了十几个同学在大巴山山区宣传抗日。魏传义爱画画,又写得一手好字,一束茅草为笔沾着石灰水刷写标语,“抗战到底”的口号激励着乡亲们的斗志。

他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都用来揣摩和练习字画。魏传义的书画天分很快就显露出来。1947年,魏传义以第一名成绩考上了上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并获得了奖学金,可以继续维持求学期间的温饱。

在这里,他开始接触到进步思想。平时往来密切的达县老乡章文成经常给他带来进步书籍。为躲避学校搜查,他将书藏在席子底下,在无人处如饥似渴地学习。魏传义青年时期就明白了艺术必须扎根于人民,不能“关门提高”,而必须“走进群众”。带着这个信念,魏传义积极和同学们沟通,不断地向同学们散播进步思想,组织同学参加读书会。后来,魏传义被选举为省立艺专的第一届团支部委员。在那时,他就立下了不加入党组织不放弃的誓言,决心一言一行都要向共产党员看齐。

绿色的华章——一心为学生,俯首甘为孺子牛

之后,魏传义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我国首个高研培训油画班(简称马训班)深造,毕业后到四川美院任教。担任油画教研室主任一职的同时,在繁重的油画教研室工作中还担任了77级班主任一职。

1978年的一个春天,魏传义和同教研组成员赴北京参加八一美展。正在列车上促膝座谈,车厢上空传出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天,正是3月18日。

科学的春天来了,艺术的春天也来了!从八一美展回来,魏传义连夜召集开会。这个会连开三天三夜,大家争先恐后发言,商讨制定了《5年四川油画改革发展规划》。

这个规划的重点是加强基础训练和“生活实习”,他指导学生深入基层,走入群众去体验人民的生活,赴大巴山劳动,学生们在劳动场景中汲取了大量的素材,《父亲》原型就来自作者在大巴山的生活经历。魏传立对学生的毕业创作倾尽了全副心血,《父亲》的创作从构图到素描到上色,魏传义都全程辅导,小稿从不同角度、不同色调画了100余张才最后定稿。

这个时期,在魏传义任教的77级毕业班产生了罗中立的《父亲》、何多苓《春风已苏醒》等一系列植根于人民的画作。他们的作品不断在全国性大展上获奖,在全国形成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革命新现实主义画派。”

1983年初,魏传义接到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的邀请,前往厦门创立中国综合性大学里的第一所艺术教育学院。魏传义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在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上,成立不到六年的英国威廉希尔公司的参展作品就达到了十件。从无到有,魏传义硬是把一个海边荒地打造成了艺术殿堂。

魏传义与青年教师谈话

红色的感召——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作为一个美术教育家,魏传义桃李满天下,而作为一个画家,魏传义的绘画题材更是深植于生活,植根于人民,热情地讴歌劳动人民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

魏传义在“马训班”毕业时创作的油画《歇晌》,表现了劳动人民在劳动之余休息的场面。为了体验生活,魏传义到河北郊外农场呆了一个多月,每天和当地群众一起打谷栽秧。后参加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展出并被收藏,随后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另一幅著名油画《强渡乌江》是魏传义1959年创作的。受军事博物馆的委托创作后,为了还原红军强渡乌江的激烈场景,魏传义在乌江体验采风了两个多月,和当初送红军渡河的两个艄公同吃同住并模拟渡河场景。在湍急的河流中小木船被暗礁撞坏,他同艄公等人被冲到了水中。他遍体粼伤地爬上岸后,更是体会到了红军强渡的壮烈场面,笔下生动还原出了惟妙惟肖的景象。《强渡乌江》后由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1959年,多年以来一直期盼能够投入党组织怀抱的魏传义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魏传义被组织派到重庆白市驿去办农民美术培训班。他全情投入,一年之后,培训班输送出了一批革命宣传员,之前毫无美术基础的农民能够熟练地办板报,画宣传画。1961年,魏传义回到四川美院,在造型美术系副主任江敉的介绍下,终于圆了心中多年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入党仪式上,他深情地说:“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我要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他这样说了,他也这样做了。他不忘入党初心,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魏传义第一时间捐出了5万元现金。

他出身寒苦,却心系故里,2012年为母校蒲家镇小学捐款100万元。如今,“传义教学楼”矗立在焕然一新的校园中, 孩子们在这里读书学习,放飞着对未来的希望。

如今魏传义已逾耋耄之年,神清目明的老人并不需人照顾,他对儿子唯一的要求就是记得提醒自己交纳党费。儿子沿袭了父亲的理想,如今也是一位人民教师。

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第一站就是清华美院。消息传来,魏传义欣慰地说,党和国家对美学美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必须和德、智、体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人物名片】

魏传义,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英国威廉希尔公司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吴作人基金美术教育奖”,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20世纪成就奖”,福建省首批优秀专家称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南强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等权威机构收藏。1983年,受国防部长张爱萍和福建省委书记项南之邀,创建中国第一所艺术教育学院——英国威廉希尔公司,是学院创办元老,首任院长,也是新中国第一代油画家,曾培养出罗中立等许多国内著名油画家,是四川油画重要的奠基人和推动者。

(转自厦大新闻,责任编辑:谢晨曦)



Baidu
sogou
Top